舍小家,为大家,抗疫一线的故事
发布时间:2020-03-03 09:21
本文来源: 洛阳市中心医院
分享到:
“舍小家,为大家”是所有“逆行”奋战在一线医务人员的共同选择,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的故事。
靳晓利,我院感染科教学科研副主任,中共党员。春节前,为了应对严峻的流感形势,科室抽调包括她在内的4位年轻医师轮班24小时守护发热门诊及收治三区流感患者,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感染三区改为隔离病房,她也顺利成章成为第一批次的抗疫一线人员。
医院刚开完疫情工作布置会议,晚上值发热门诊夜班便接诊我院第一例武汉归来发热的(洛阳市第二例,后来确诊的)病例,因为职业敏感性,虽然该患者在外院两次胸部X线检查结果正常,还是进一步完善胸部CT,结果肺部还真有问题,符合疑似病例,请示科主任、院总值班等领导后病人及家属分别立即隔离观察治疗,安排后续检查。初期对该病认识不足、防护不到位、工作还没有捋顺等等问题,面临严峻考验及感染风险,她说“要说心里不紧张、不害怕,那都是自我安慰,但是工作忙起来顾不上想这些,在使命和责任面前,一切担心等都微不足道”。同时她还作为医院新冠疫情专家组成员,为医院的院内感染防控把关。从疫情开始,她除了一线工作外,还承担五天一轮的专家会诊班。看着每天不断增加的感染人数,严峻的疫情形势,专家组必须把好关防止院内疫情扩散,从不敢懈怠,一丝不苟。有时会诊一个接着一个,经常是通宵达旦,反复讨论,慎之又慎,对得起肩上承担的责任及医院的信任。
她春节本计划回老家过年,面对疫情,毅然放弃,老公也二话没说的支持。最觉得亏欠的是儿子,一个人在老家过年,面对儿子发来的提醒自己注意安全的微信,瞬间泪目。
“不计得失,生死不论”
郜红杰是感染科副主任医师,从医20年,平时工作严谨认真,对病人耐心细心。她常说:“细节决定成败,病人的事无小事,病人信任我们,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”。产假期间,孩子才3个月,科室人手不够,主任跟她商量,她毫不犹豫地说,“我可以上班!”
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,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自从中心医院吹响疫情的号角来,她就边上班边自我隔离,已经近1个月没有见到孩子了。上初三的大女儿在作文中写道,“我的母亲是一名医生,常年在一线工作。她的生活很简单,总是家与医院,两点一线。人们常说医生是白衣天使,但在我看来,她仅仅只是一位很普通很普通的母亲罢了。此次疫情,由于工作原因,她很长时间不能回家。她每天要面对的,是叫苦连天的病患,和疯狂肆虐的病魔。她戴上了防护面具,穿上了隔离服,和病魔展开搏斗。我忽然意识到,她不仅是名母亲,她更是医生,是病人的希望之光,是人间正道,是世界的中心。此刻顽强拼搏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,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人,可是他们不畏艰险,一心和病毒作斗争,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。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百姓,却义无反顾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。不计得失,生死不论。这不是英雄,还有谁是英雄?”。6岁的二宝则每次打电话都说,“妈妈,我想你了,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玩儿?” 每当这时,她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。
她也很想念孩子,只能安慰孩子说,等疫情结束了,妈妈带你去你最喜欢的地方。她还说,“感谢老公和婆婆,正是他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,有他们的坚强后盾,我才能安心踏实的工作!”
“爸爸,这是你在打病毒”
接到医院支援感染科的倡议后,他立刻报了名,对爱人说:“我已经报名了,当时没有多想,就是感觉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,我应该站出来,因为我是共产党员!”爱人凝视着他说:“我支持你!”
他是董瑞强,我院肝胆胰脾疝外科二病区副主任。在出征前的一天晚上,他家5岁的双胞胎突然跑到他身旁,“爸爸,送给你!”两个孩子每人拿着一张自己刚刚画好的画。“这是画的什么呀?”“是爸爸正在打病毒!”看着两个小家伙的作品,他把两个心肝宝贝紧紧搂入怀中……这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!
半个多月前,董瑞强赶赴感染科一线。值班第一天,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、隔离衣,带着N95口罩,还有防护面罩等装备早早的进入了隔离病区。两个隔离病区有近20个病人,他详细查看了病历资料,到病房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,有什么不舒服、是否发热、咳嗽、咳痰,饮食、睡眠怎么样,嘱咐患者注意事项,叮嘱要适当下床房间内活动,查看病人的精神状态等。等查完最后一个患者,2个小时已经过去了,这时他才感觉到自己头晕、呼吸急促,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。利用消毒胶靴的时间休息片刻,然后又马上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。突然有一个病人情绪激动,大吵大闹,哭泣不止,董瑞强副主任马上进入隔离区沟通安抚,最终患者情绪恢复稳定。刚安抚好这个病人,突然又一个病人哭闹不止,要求出院,他又马上沟通、安抚。这时,一位病人伸出大拇指说:董主任,你工作很是认真,态度又好,沟通也很有耐心,我给你点赞!第一天的工作完成,已是下午5点钟,董主任这时才想起中午饭也没有吃,口干舌燥,小腹胀痛……。
感染科供稿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